小龙虾店违规使用“草酸”为何屡禁不止?-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31 10:09: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龙虾店违规使用“草酸”为何屡禁不止?

字体:

  涉事小龙虾店铺的厨房脏乱不堪。记者 沈汝发 摄

  当下正值小龙虾上市季节,许多小龙虾店食客爆满。近期,江苏省南京市一家“网红”小龙虾店因违规添加草酸作为清洗剂被曝光,引发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一现象并非个案。

  违规添加草酸清洗小龙虾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然而商家此类行为为何屡禁难止?

  “网红”龙虾店违规使用草酸清洗小龙虾

  近期,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仙鹤门新天地广场三楼的玄武区康搞虾餐饮店,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出违规使用草酸清洗小龙虾。

  这是一家“网红店”,在某外卖平台上评分高达4.9分,月销量1000多份。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该店铺已经关门停业,门上张贴着“商铺招租”的告示。

  据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2日下午,玄武区玄武湖街道组织应急管理、消防、城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在仙鹤门地区开展联合检查时,接到关于该商户使用草酸清洗小龙虾的举报。“经查,涉事商家确实使用草酸清洗龙虾,现场查获未开封的草酸1瓶及空瓶3个。”

  针对这一情况,玄武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当场对商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监督商家销毁经草酸清洗过的小龙虾,责令其停业整改,并将其从外卖平台下架。因涉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洗涤剂,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事商家立案调查。

  国家加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家表示,用草酸清洗的小龙虾,食用后草酸会与人体内的钙元素结合形成沉淀,无法被吸收只能排出体外。若草酸使用量过大,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严重时会导致肾结石,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店铺仅经营外卖业务,不设堂食,厨房环境脏乱。该店负责人表示:“正在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整改,店铺已被强制下架,员工全部遣散,店面也开始转让。”

  草酸洗虾现象普遍 监管面临多重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国家对食品用洗涤剂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直接用于清洗食品的洗涤剂属于A类产品,应在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标明产品类别。

  此次被查处的商家使用的草酸产品上没有A类标识,严禁用于食品清洗。该店主坦言,6月以后小龙虾钻入淤泥,虾体较脏,人工清洗成本高且效率低,“使用草酸清洗剂属于行业潜规则”。

  记者调查发现,小龙虾店使用草酸清洗并非个案,近年来多地都曾查处类似违规行为。广州、西安等地都曾曝出一些不法商贩使用草酸清洗小龙虾。记者在西安一处水产批发市场小龙虾商户暗访看到,该商户清洗龙虾使用的一个瓶子标签上写着草酸AR分析纯,净含量为500g。后来,经过专业人士辨认,这瓶试剂是一种做实验专用的草酸。

  记者近期在南京市秦淮区一家龙虾店附近采访,据一名住户透露,这家店龙虾店添加了清洗剂,效果很好。这位住户说,“用草酸洗龙虾,这个不是一家两家的,肯定是一传二,二传三。”有业内人士透露,“小龙虾店用草酸洗虾已有几十年历史,是餐饮行业公开的秘密。”

  知情人士介绍,清洗速度快、效果好是商家违规使用草酸的主要原因。“加入草酸后,小龙虾倒进水盆时泡沫直冒,店家只需简单捞洗,水就会变浑浊,再用清水过两遍,看起来就很干净。”

  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草酸价格低廉且去污效果好,一些不法商户因此违规使用。被查处的店主称其草酸是从网上购买的。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小龙虾清洗”“洗虾粉”时,发现相关商品中包含草酸。业内人士指出,草酸作为工业用途的清洗剂和添加剂并非禁售商品,部分不良商家直接网购,卖家通常不问用途,导致事前监管困难。而事后追责时,部分网店是“皮包公司”,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符,甚至联系方式虚假,难以追查。

  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反映,受限于检测设备、人力和资金,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即使发现违规行为,若未造成严重后果,几千元的罚款也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多措并举保障食品安全

  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在关于使用草酸清洗小龙虾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明确指出,从小龙虾加工过程看,使用草酸作为消毒剂缺乏工艺必要性。使用“草酸AR分析纯”清洗小龙虾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已在全市范围内部署专项排查,重点检查小龙虾集中交易场所和网红餐饮店是否存在购买、销售、赠送、使用“洗虾粉”等违法违规行为,指导相关食品经营主体规范使用食品洗涤剂。

  同时,举一反三加强对全市小龙虾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切实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通过加强宣传引导、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等方式,对使用“洗虾粉”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

  近年来,违规使用食品清洗剂、添加剂问题频发。近期,南京另一家以售卖凉皮凉面为主的网红餐饮店,被查出在凉皮中违规添加防腐剂脱氢乙酸钠。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63.9万批次,检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不合格食品1.2万批次,主要问题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二氧化硫、甜蜜素、脱氢乙酸等。

  专家建议,要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清洗剂滥用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吹哨人”奖励机制,加大对违规商户的惩处力度。电商平台应承担主体责任,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商户实施永久封禁。(记者 沈汝发 陆华东)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