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以土地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11 18:00:27
来源:新华网

书评 | 以土地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字体:

  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靳相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严金明等所著的《“多规合一”视角下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科学出版社,2023)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39)的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荣获第十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该专著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内容详实,是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

  该专著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破除土地资源要素配置瓶颈、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前提基础,还是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作为土地供给的“龙头”,国土空间规划是配置土地要素的基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土地要素再配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土地需求侧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而土地供给侧结构则不能适应需求侧结构的变化,当前亟须在“多规合一”视角下进一步改革现有土地要素资源配置模式,推进土地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该专著研究思路逻辑清晰,研究内容系统详实

  该专著遵循“机理框架-路径设计-案例实证”的逻辑思路,对“多规合一”视角下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了详细研究。

  在“机理框架”部分,深入分析“多规纷争”导致的土地供给侧问题,总结“多规并存”的原因,剖析“多规合一”的本质,明确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进而通过挖掘“多规合一”对优化土地供给侧结构的作用机理,构建“多规合一”视角下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框架。

  在“路径设计”部分,依托“多规合一”视角下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框架,逐次设计了“多规合一”土地供给侧“数量、空间、时序”结构的改革路径。首先,从供需失衡问题入手,识别土地数量结构动态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探索如何优化土地数量结构;其次,针对空间供求错位问题,开展国土空间单元优化、引线联结、板块管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全面探索了促进空间协调统筹的土地供给侧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最后,针对供给时序与需求多样化问题,设计了不同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的最佳规划配置组合,从而系统探索了增加土地供给实时性和有效性的结构优化路径。

  在“案例实证”部分,选取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和七王坟村作为“区-镇-村”城镇内部的代表性案例,选取河北省、武汉市和寻甸县作为“省-市-县”纵向关联和“东-中-西”横向比较的代表性案例,选取京津冀地区作为“点-线-面”跨区统筹的代表性案例,分别分析了“多规合一”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路径,并对改革路径进行了应用试错和反馈修正,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该专著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该专著针对“多规合一”导向下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逻辑不清、理论薄弱、路径不明、应用不足等突出问题开展了系统探讨。该专著的创新之处与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揭示了“多规合一”与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次,从数量结构、空间布局、供给时序三个维度丰富了“多规合一”导向下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框架体系和改革建议。最后,通过案例实施反馈,实现了“城镇内部、纵向关联、横向比较和跨区统筹”的四重应用,从而引导理论成果转化为面向现实的实践操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基础理论探索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价值。

  “多规合一”导向下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涉及主体千丝万缕、利益关系千头万绪、优化方案千变万化。期待研究团队后续还将继续根据需求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挖掘“多规合一”导向下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内的本质规律,同时面向土地产权、土地市场等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系统实践,反复论证以提升研究成果的操作性,从而让理论和实践成果在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中不断拓展与深化。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