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石海平)8月12日晚,贵州茅台再次交出一份稳健增长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893.89亿元,同比增长9.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
在白酒行业周期性调整的背景下,这份“双增长”答卷,诠释了茅台“稳字当头、进中求质”的发展哲学。
主要指标稳定向好
据最新财报显示,贵州茅台延续一季度的增长惯性,符合预期。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93.89亿元,同比增长9.10%;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
上半年贵州茅台总资产达3123.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9%;净资产突破2583.58亿元,同比增长10.83%。资产规模持续扩张,彰显企业内生动力。
在生产方面,上半年茅台酒基酒产量约 4.37 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约 2.96 万吨。半年报显示,各轮次基酒符合轮次特征,生产质量稳中向好。
市场营销稳中有进
这份贵州茅台半年报也折射出茅台渠道变革的成果。
直销渠道成为增长引擎。上半年直销渠道收入达400.10亿元,同比增长18.63%,占营收比重升至44.76%,成为业绩核心驱动力。其中,数字平台“i茅台”贡献107.6亿元,同比增长4.98%,日均销售额近6000万元。
批发代理渠道韧性凸显。上半年批发渠道收入493.43亿元,同比增长2.83%。
在经销商方面,报告期末国内经销商为2280家,较去年末净增加137家,增加的均为系列酒经销商,国外经销商115家,较去年末增加11家。
上半年,贵州茅台通过客群、场景、服务“三个转型”重构渠道逻辑,聚焦新商务人群,推动“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强化措施应对,全力提振市场信心。
如在产品上精准匹配渠道需求。规格不断创新,增加1L装飞天茅台投放,适配宴席场景,上线茅台1935的1.935L、飞天53%度的1000ml等新规格,挖掘礼赠需求。新品不断面世,蛇年生肖酒、笙乐飞天、大阪世博会“走进系列”等多款新品相继登录i茅台。
财务稳健保障公司发展
半年报显示,贵州茅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428.85亿元,这为贵州茅台应对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遇以及持续回报股东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是支撑其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剔除子公司财务公司短期存款调整等特殊因素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1.2亿元。这显示贵州茅台主业的造血能力依然稳健。
同时,贵州茅台上半年展现出成熟的资金配置策略:派发现金红利 346.71亿元,同步实施52.02亿元 股份回购,以大额分红与回购策略持续巩固股东信心,同时进行全球化布局投入,加速国际化渠道下沉,支持覆盖东南亚、欧美等30余国市场开拓。
茅台的财务底盘正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引擎。业内人士分析,贵州茅台现金流充沛,财务基本面依旧稳健,不仅为应对行业波动提供缓冲,也为战略布局预留弹药。
全球化提速撬动新增量
贵州茅台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国外销售收入达28.93亿元,同比增长31.29%,增速超过国内业务8.74%的增速,占公司总营收比例提升至3.18%。
贵州茅台通过深耕全球市场布局、创新文化传播及渠道建设,正努力从“中国茅台”向“香飘世界”跨越。
上半年,贵州茅台坚持“六大体系”齐抓共建,全面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属地化运营。如在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建设样板市场,进驻高端商场、米其林餐厅及机场免税店。
贵州茅台还积极与世博会、亚洲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等国际 IP 合作,发布 5 款“走进系列”新品和“世博会纪念酒”。
同时,贵州茅台通过文化赋能链接全球。如升级"回厂游"活动,吸引俄罗斯、瑞士等多国消费者沉浸式体验酿造工艺。
战略定力筑牢护城河
半年报显示,贵州茅台坚持传承与创新协调发展,在坚守传统酿造技艺的同时,强化科技增能、数字赋能。
一方面,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贵州省生物制造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有序推进省生物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验收,首次参与《酒类商品碳标签分级评价指南》国际标准起草,重点推进《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茅台酒》等 5 项国家、行业标准修订。
另一方面,全方位、全领域推进数字化建设,规划、新建、续建和运营运维的平台系统 30 余项,启动建设产品包装设计与开发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运输车辆管理平台建设等数字化系统,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面对行业不确定性,贵州茅台半年报透露出清晰信号:短期看渠道韧性,中期看技术转化,长期看生态共生。正如财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所言——践行“顺天敬人、明理厚德”企业价值观和“共生、共享、共赢”ESG 理念,这家穿越周期的企业,正将传统酿造哲学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