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7日电 题:寻找塞外“疆”南咖啡师
新华社记者贺小童、贾钊、王泽宇
九月的乌鲁木齐,空气中已有几分凉意。位于乌鲁木齐市区南部大湾区的“一个咖啡店”门口阳光正好,坐在户外深棕色的木椅上刚好能看到渐渐变黄的树叶。
如果在乌鲁木齐各大网络餐饮推荐平台搜索“咖啡店”,很难忽略“一个咖啡店”年轻女店长的身影——她留着干练的短发,微笑在咖啡机的蒸汽里格外甜美……大家亲切地夸她神似赫本,可对她来说,比起外貌更希望被记住的是一杯好咖啡和一份用心制作的甜点。
9月18日,乌鲁木齐市“一个咖啡店”老板耐菲丝·地力夏提在为顾客点单。新华社记者 贺小童 摄
这个姑娘叫耐菲丝·地力夏提,今年28岁。两年前,她在乌鲁木齐市南部开了一家咖啡店。如今,“一个咖啡店”的社交平台笔记累计已超千篇,浏览量破百万,连她亲手制作的小蛋糕也成为爆品——有时中午就售空了。
“一开始觉得在新疆经营咖啡店并不容易。”耐菲丝说,自己曾经在上海学习咖啡和烘焙,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创业的“塞外江南”,“没想到回到家乡遇到了不错的发展机遇,也收获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
耐菲丝的梦想在2023年秋季成为现实。她把咖啡店开在社区旁边,将新疆特色文化与现代咖啡文化融合,菜单里除了常见的美式、拿铁,还加入了以特产杏子、老汉瓜、葡萄等为灵感的创意饮品。
2024年初,耐菲丝的店铺突然在网络上爆火。极高的话题度却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那时候一个人经营,白天做咖啡,晚上烘焙蛋糕……”因为不想让慕名而来的顾客失望,耐菲丝每天赶制新的甜品,“很多时候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走红并没有让耐菲丝放弃对品质的追求。店铺因客流过大无法保证品控,她曾一度闭店休整。如今,她的小店雇佣了4名员工,每个人都经过严格的培训。“现在我们不急于扩张,只想专注产品。”
“栗子红茶巴斯克的融合风味让我感到很惊喜。”咖啡店内,来自奥地利的大卫·海明道刚刚品尝完应季甜品,竖起了大拇指。
大卫说,自己曾在中国上海、云南等地生活多年,充分感受到咖啡产业在中国西部的蓬勃发展。“咖啡店为旅行休闲和人文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所,期待在中国喝到更多好咖啡。”
9月18日,乌鲁木齐市“一个咖啡店”老板耐菲丝·地力夏提为顾客端上咖啡。新华社记者 贺小童 摄
耐菲丝的创业故事并非个例。如今,中国西北“咖啡+”逐渐引领消费新潮流,辽阔西北的咖啡地图上,不少独立咖啡店在文化游、深度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更加“吸金”。
“期待我们的产品给社区带来更多温度。”在新疆库尔勒市创业的兔狲山谷咖啡店老板杨墩敏今年在热闹的青年路街角开了第二家分店。“随着咖啡产业在南疆兴起,我们希望在产品研发、原料甄选、冲泡技术等专业技能上下功夫,用一杯好咖啡留住更多人。”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咖啡不仅是新兴行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在帕米尔高原的白沙湖景区,也能见到咖啡师的身影——以蓝天雪山和戈壁荒滩为背景,一杯从越野车后座端出来的咖啡,带来强烈的反差感。
“人生广阔,希望我们一直在路上。”在新疆旅居了近一年的咖啡车车主、自媒体博主王楠霖说。他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带着镜头记录祖国西北边陲的发展变化。
从社区角落的温馨咖啡店,到山野之间的民宿咖啡、自由随性的越野咖啡……一批批年轻人正扎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用热爱和创造力为中国西北注入新的活力,书写一段段塞外“疆”南的独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