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搏击运动起源与发展
自由搏击起源于20世纪中叶,以美国为主要起源和发展中心,融合泰拳、空手道与拳击技术,禁止地面技。自由搏击的文化精髓在于无拘无束、兼容并蓄,以实战为核心,追求力量、速度与技术的极致结合,在规则内自由发挥,崇尚高效直接的格斗风格。
自由搏击于2017年成为世界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本次成都世运会自由搏击项目按照男女不同公斤级分为半接触与K1两个分项、12个小项,96名运动员参赛。
世运项目介绍
半接触
半接触比赛场地为榻榻米,尺寸为11米×11米,高0.5至0.6米;K1比赛场地为拳台,尺寸为长7.8米、宽7.8米,高0.9米至1.2米。比赛选手需要穿戴红蓝两色护具,护具包括:头盔、护牙、护胸、专用手套、缠手带、护肘、护裆、护胫、护脚等护具。
半接触是一项注重技术精准度与控制力的项目,讲究点到为止,禁止过度发力,以得分为主。每场比赛持续3轮,每轮2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运动员使用手部和腿部技巧击打对方有效部位完成得分,每场比赛得分高者获胜。如一方领先10分或更多,则直接获胜。如果在比赛结束时出现平局,将直接延长一分钟作为加时赛。
K1
K1是一项强调对抗、重击与KO的项目,讲究全力攻击,允许重击击倒对手致胜相较于半接触比赛更为激烈。每场比赛持续3轮,每轮2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裁判根据双方运动员攻击力度、准确性、技术多样性和竞技精神评分,每场比赛得分高者获胜。如运动员被直接击倒且裁判数秒10秒后无法进行比赛,则对方直接获胜。
【纠错】 【责任编辑: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