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
成都世运会赛程已过半
这期间
历经千年传承
兼具东方智慧
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武术、龙舟
均已结束了在成都世运会上的全部较量
观众想象中大包大揽的盛况
没有出现
中国队在武术套路比赛中收获两枚金牌
龙舟赛场上
两枚银牌则成为中国龙舟队的最终成绩
优势项目没有“上大分”
固然让人意外
但更令人惊喜的
是武术和龙舟的“国际化”程度
早已超乎想象
再也不是中国人的“独门绝学”
成都世运会武术套路
共设6个小项
中国队仅获得两个小项的参赛资格
虽双双登顶
但不免让人嘀咕
为啥不派更多高手参加其它小项的较量?
8月9日,马来西亚选手陈昌敏在南拳比赛中。最终,她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原来
这看似“精简”的阵容
有着
与赛制规则相关的“小插曲”
按照规则
世运会武术套路的参赛资格
与武术世锦赛成绩挂钩
即
2023年武术世锦赛
全能项目前六名可直接获得入场券
彼时
中国运动员专注于单项比拼
并未全力参与全能项目的角逐
因此
仅能凭借两张外卡
获得两个参赛席位
8月8日,伊朗选手巴尼塔莱比在南棍比赛中。最终,他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好在两名运动员不负众望
小将卢卓灵
在第一个比赛日
顶住压力
在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项目中
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斩获首金
8月8日,中国选手卢卓灵在太极拳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川籍运动员高久尚
则在第二个比赛日
凭借“三项第一”的绝对优势
将男子长拳刀术棍术全能金牌收入囊中
8月9日,中国选手高久尚在刀术比赛中,他最终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参赛即夺冠看似轻松
实则并不容易
纵观本届世运会
武术套路六个小项
有多达九个国家/地区代表队
收获奖牌
可见
没有一个国家/地区能够“一统武林”
正如
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张玉萍所说
“武术在亚洲广泛开展
群众基础好
整体水平相对较高
不过
世界各地的水平都在快速提升”
如今的“武林”
不再是一花独放
而是百花齐放
8月9日,中国香港选手杨颂熹在太极剑比赛中。最终,他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如果说
武术套路未能全项出击略有遗憾
龙舟赛场
则令许多人“大跌眼镜”
——
全部6个小项
中国队仅收获两枚银牌
8月10日,冠军泰国队(后)、亚军中国队(前左)和季军乌克兰队在颁奖仪式上合影。当日,2025年成都世运会龙舟10人座200米决赛在兴隆湖湖滨赛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作为发源地和东道主
中国在龙舟项目中“无金而返”
让人颇感意外
事实上
尽管龙舟起源于中国
已有数千年历史
但中国队在世运会龙舟项目中
并无优势
8月9日,2025年成都世运会龙舟8人座公开组2000米追逐赛决赛举行,中国队获得亚军。图为中国队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8人座公开组2000米追逐赛中
印尼队在拿到世运会历史上首枚龙舟金牌同时
领先第二名中国队
11秒之多
而在此前成都世运会龙舟项目资格赛中
总积分排名前两位
获得参赛资格的是
印尼和泰国
8月10日,印度尼西亚队(前)在比赛中。当日,在2025年成都世运会龙舟10人座500米决赛中,印度尼西亚队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目前
全球约有5000万名龙舟爱好者
开展龙舟运动的国家和地区近百个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
世界各地对龙舟的喜爱及重视程度
远超国内很多民众的想象
这恰是普及龙舟运动的成功
6月14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参赛者在2025年国际龙舟节上竞渡。新华社发(邹峥摄)
6月15日,在卢森堡雷米希市,参赛队员在第三届卢森堡国际龙舟节比赛前热身准备。新华社发(高懿摄)
6月29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选手为获得龙舟比赛胜利欢呼。新华社发(郭飞洲摄)
没有包揽
没有一骑绝尘
但当在世运会这样的国际大赛舞台上
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出现在武术和龙舟的比赛中
这两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融合世界现代体育文明的项目
已然凭借自身魅力
承载着中国“精神内核”
从“独门绝学”成为“世界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