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PB啦!衡水湖真是我的福地……”随着选手们陆续冲过终点,平坦高效的赛道上,传来此起彼伏刷新PB的欢呼声。9月21日,2025衡水湖马拉松赛(以下简称“衡马”)在“京南第一湖”畔开跑。来自国内外2万名跑者,在这片“PB圣地”上演绎速度与激情、自我与极限的较量。选手们频频收获PB好成绩,正是衡马从“追标”转向“提质”成熟跃迁的鲜明注脚。
价值转向:从“追标”到“提质”的成熟跃迁
回溯衡马十三年的成长轨迹,其早已凭借过硬的赛事品质奠定了国内顶尖马拉松赛事的地位。自创办以来,衡马先后斩获世界田联金标赛事、中国田协“跑者服务及体验赛事典型案例”等荣誉,成为众多跑者心中的“必跑清单”常客。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政府高度重视下的多部门高效协同,是专业运营团队对赛事细节的极致打磨,也是衡水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市民热情参与形成的强大合力。
在国内路跑赛事数量激增、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衡马本可沿着“金标赛事”的光环继续前行。然而,2025年衡马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取消世界田联金标赛事申请,继续承办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分站赛,将目光从国际认证的标准转向跑者真实的需求与感受。
“取消金标申请,绝非降低赛事规格,而是对赛事价值的重新定义。”组委会负责人表示,继续承办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分站赛的决定,意味着衡马仍将保持对专业竞技水准的高要求,为专业选手提供高水平的竞技平台。与此同时,释放出的资源与精力将全部投入到大众跑者服务升级中,让每一位踏上赛道的跑者都能感受到被重视、被呵护。从追求“国际认可的标签”到打造“跑者认可的品质”,衡马的这一价值转向,不仅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更为国内马拉松赛事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范本。
赛道赋能:成就“PB圣地”的硬核支撑
衡马早已凭借“平民赛道”的优势在跑圈声名鹊起,成为大众跑者实现个人最佳成绩(PB)的“圣地”。这一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多年数据积累与跑者口碑之上的。2023年,1万名参赛者中共有762人实现“破三”(3小时内完赛),“破三率”位居国内马拉松赛事前列;2024年,衡马的成绩表现更上一层楼,1554名选手成功“破三”,其中大众选手占比高达1386人,赛道对普通跑者高度友好。与此同时,148人打开“230”(2小时30分钟内完赛)大关,3853名跑者刷新个人最佳成绩,PB人数占马拉松项目总规模的38.53%,这一数据在国内同级别赛事中堪称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在PB人群中,不仅有实力强劲的专业选手,更有大量怀揣热爱与梦想的大众跑者。这充分证明衡马并非专业选手的 “专属舞台”,而是所有跑者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核心赛场”。无论是追求破三的进阶跑者,还是首次尝试马拉松的新手,都能在这条平坦、笔直、高氧的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成就感。衡马用真实数据和跑者体验,诠释了“人人可PB”的赛事理念,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越来越多跑者心中的必跑之选。
服务焕新:构建以“跑者为中心”的体验体系
如果说“价值转向”是2025衡马的战略核心,那么以“跑者为中心”的竞争力升级则是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
2019年,衡马启动赛道优化工程,优化后的赛道以“平坦”“笔直”为核心特色,全程仅10处拐弯、1处折返,极大减少了跑者因路线变化产生的体力消耗。赛道平均海拔22米,起伏不超过4米,这种平缓的坡度条件,为跑者保持稳定配速、发挥最佳水平提供了绝佳的物理基础。此外,衡水湖的“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4600个,是周边城市的几十倍,有效缓解跑者疲劳、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为跑者的体能储备与成绩提升提供强大的自然助力。赛道设计坚持“全民友好”理念,既满足专业选手在平坦高氧环境中创造佳绩的竞技需求,也为大众跑者降低门槛,平缓路线搭配优美湖景增添了视觉享受与参与乐趣,实现了“竞技性与包容性”的平衡,成为吸引不同水平跑者共同参与的重要魅力所在。
服务方面,2025年衡马直击跑者痛点,在赛前赛后阶段增设补水站,确保跑者随时随地的补水需求;针对赛事后半程跑者易出现的体感炎热问题,在31.9km和38.5km这两个关键节点增加喷淋点位,帮助跑者降温消暑;在缓解赛道拥堵方面,本届赛事采用“三枪发令起跑”方式,有效分散人流,为跑者创造了更通畅、更安全的竞速环境;在备赛阶段,衡马与 Keep、慧跑等运动平台合作推出专属定制训练营、PB 指南及智能语音助手。同时还上线了 24 小时智能客服“Ai 小果冻”,提供个性化备赛建议……
从赛道硬实力的持续优化,到服务软实力的精细打磨,衡马正用全方位的升级,打造一场真正属于跑者的盛会。
回归本质:与每一位跑者共赴突破之旅
不难发现,2025年衡水湖马拉松的核心逻辑始终围绕着“服务大众跑者”展开。从取消世界田联金标申请、聚焦赛事本质,到打造“PB圣地”、优化赛道条件,再到升级精细化服务,每一项举措都体现了衡马对跑者需求的深度洞察与回应。
利用取消金标后倾斜的资源与精力,打造覆盖全周期的“精细化服务”。这一转变不是降低标准,而是重新定义标准——从国际机构的认证标准,转向跑者用“脚步投票”的真实体验标准。衡马的选择代表了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新方向:不再盲目追求国际认可,而是深耕本土特色,服务大众跑者,回归体育本质。这种转变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对马拉松精神的深刻理解,马拉松不仅是竞技,更是每个人与自己的对话和突破。
平坦的赛道继续迎接着每一个追求突破的脚步,清澈的衡水湖见证着更多个人最佳成绩的诞生。在这里,马拉松回归了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