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德阳召开的2025三星堆论坛上公布,近年来该单位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多学科研究,在祭祀坑年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研究,以及青铜器、金器等出土文物保护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
9月27日,2025三星堆论坛在四川德阳举行。 新华社记者 鲍菲菲 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介绍,碳14测年显示,3、4、6、8号祭祀坑埋藏年代大概率处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相当于商代晚期,1、2、3、4、7、8号祭祀坑埋藏年代相同。该成果为厘清祭祀坑年代和构建遗址精细年代框架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显示,三星堆青铜铸造展现出独特的技术创新与本土化表达,形成了以分铸为核心,兼用浑铸、锻造的创新铸造技术体系;独特的“芯骨-条形芯撑”技术,有效解决了细长、弯曲器物的成型难题。这一成果不仅深化了对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体系的认知,也为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及世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交流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目前多学科团队已修复三星堆金器270余件,重逾1500克,三星堆8个祭祀坑出土的金器总重量约2000克,均为金银合金。三星堆出土玉璋与二里头文化玉器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三星堆先民确立了稻作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形态,由此支撑了高密度人口,为三星堆古国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与动力。同时,通过现场保护技术、脱水加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3、4、7、8号祭祀坑出土的600余根饱水象牙能够在常规环境下保存、展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乔钢介绍,三星堆遗址迄今已进行近40次考古发掘,2024年的发掘工作集中于燕家院子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南侧发现一座大型人工土台,上有面积逾200平方米的长方形大型建筑基址,内部设多个单间,最大单间超90平方米。此外,考古人员初步确认了石器作坊的南侧边界,发现大量三星堆时期陶片、石块,以及石料、石璧、石纺轮等各类玉石器残件。(记者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