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文明的摇篮与民族精神的象征。她奔腾不息,历经千年风雨,孕育了华夏大地的历史记忆与思想根脉。而大运河,则是人类智慧的伟大创造,其贯通南北、沟通百业,还在漫长的岁月中改变了环境,塑造了风土人情,沉淀了思想与记忆。
初秋的北京通州,大运河畔水波粼粼。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文化黄河”推广大使孔敬走进北京通州大运河,用脚步丈量古老水脉,用心灵感受文明回响。
孔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黄河是民族的根,大运河是文明的路。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大运河为脉,正在把历史文脉与现代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这不仅是对文化的守护,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在大运河森林公园,绿意盎然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林木葱茏,鸟群翱翔,步道上,市民散步、骑行,孩子们追逐嬉戏,人与自然在此和谐共生。生态修复的成果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写照。
循河而行,燃灯佛舍利塔巍然矗立。它见证了漕运的繁盛,也铭刻着文明的厚重。夕阳下,塔影与河水同长;夜色中,灯火点亮千年守望。这座古塔不仅是通州的地标,更是大运河文化生命力的象征。
“时尚大河”,正在通州书写新的故事。大运河畔的张家湾设计小镇,如今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创意新地标。这里既承载着运河留下的历史印记,又汇聚着当代设计的青春活力。青年设计师们在展馆与工作坊中挥洒灵感,把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时尚语言,让古老文脉在当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大运河文化继承并发展了黄河文化,延续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孔敬表示,“文化黄河”公益项目将继续以河流为纽带,串联起更多的文化记忆,让“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大河精神成为新时代的鲜明标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大河不仅是一条水脉,更是一条文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
河流在这里流淌,文明在这里回响。从燃灯塔的千年守望,到张家湾的创意新生,大运河的故事正在新时代的北京通州焕发新的生机。历史与未来在此交汇,中华文明的奔腾不息,在新的征程上书写着更加辽阔的篇章。(记者 杨飒 通讯员 黄丹)